湖北化工产业规模位居中部第一
来源:湖北打工网 时间:2023-12-08 15:13:00
12月5日,2023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湖北已建成石油化工、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化工产业2022年营业收入达6863亿元,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位。
湖北是全国为数不多能生产所有化工产品的省份,化工产业是我省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省经信厅牵头组织对全省已建成化工园区开展复核认定,按照“一地一区”“一区多园”原则开展化工园区整合,前两批已认定合规化工园区41个,其中营业收入过500亿的化工园区3个,过100亿的化工园区15个,化工企业入园率为76.8%,高出全国16.8个百分点。化工园区已成为我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安全统一监管、环境集中治理、上下游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湖北高效率推进重大项目,不断夯实发展新基石,是全国最大化肥保供基地、磷化工第一大省、全国最大精细磷化工生产基地。今年10月,我省出台了《湖北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将实施七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化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过万亿元。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来自国家有关部委、行业院士专家、全国重点石油和化工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5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在为期两天的大会期间,一批油气、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绿色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专家将作报告,同时,大会还组织科研开发单位和创新团队与重点企业、化工园区、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开展创新合作洽谈对接活动。
化工产业,这一传统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将会展现越来越多的“新面孔”。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直接合成高品质汽油;利用餐厨废油和微藻油等低品位油脂制造生物航空煤油;富含一氧化碳的工业尾气,被用于生物发酵制乙醇工艺……在2023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大会上,专家们带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让人感到:化工行业早已不是大家熟知的样子。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化工大国,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石油和化工全行业营业收入16.56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05万亿美元,均创下新纪录。然而,其中挑大梁的还是传统化学工业。
“目前,传统化学工业约占整个化学工业销售收入总额的70%,但其工艺技术、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都比较落后,特别是规模大、历史长的化肥工业、氯碱工业、纯碱工业、橡胶工业、涂料工业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说。
与此相伴的,是我国化工行业产能过剩特别是中低端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全行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高端化学品特别是高端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和高端健康医疗产品相对短缺。“全球化工新材料产业垄断正在加剧,高端材料技术壁垒的竞争更趋白热化,中国必须加快高端创新,这是未来创新发展必须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李寿生说。
另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又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动力电池材料催生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打开了万亿规模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实验室主任徐南平表示。新材料是产业变革的引擎,尤其是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已成为国家未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苏州实验室聚焦结构材料、信息材料、能源环境材料、生物材料、前沿材料等5类战略性材料开展研发,布局材料科学综合研究设施、人工智能驱动的材料研发平台2个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攻关我国战略性材料一系列重大问题。
从苏州实验室等一批研究机构的动作可以看出,化学中最大的创新机会已经在传统化学范畴之外了,新的化学前沿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能源、环境、健康管理等方面,因此,越是传统化学工业发达的地方,转型升级的任务也就越紧迫。
湖北作为中部化工产业龙头,已建成石油化工、磷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近年来湖北也在积极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湖北将现代化工及能源产业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5个营收万亿级产业之一,以建成世界级磷系新材料产业集群、国家级高端电子化学品专区、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生产基地、国家级新型功能肥料保供基地及中部地区重要石化产业基地等‘一集群一专区三基地’为目标,推进湖北由化工大省向化工强省迈进。”省经信厅厅长刘海军说。
今年我省出台的《湖北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石化行业由“炼油化工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变,先进高分子材料、磷系新材料、现代煤化工、高端电子化学品、新领域精细化工及新型功能肥料等高端化工快速发展,占比超过50%。
“湖北化工产业基础良好,尤其是磷化工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主任助理、研究员李文军建议,湖北要充分发挥资源、人才和科研优势,既要保障农业生产,又要转型发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延长磷化工产业链,如大力发展磷阻燃剂、有机磷、功能性磷酸盐等磷系高端化学品,高纯黄磷、超高纯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磷烷等磷系微电子新材料,配套发展锂电池隔膜、负极材料、储能系统、动力电池等产业,打造高价值产业链。